一週前, 強烈冷氣團襲台, 全台急凍, 北台灣很多中海拔山區都降下大雪, 像是台北的七星山, 大屯山, 宜蘭的太平山等地, 更不用說高海拔的合歡山, 雪山等高山, 都換上皚皚冬裝. 一週後又有一波冷氣團來臨, 這次我正好申請到圓峰山屋渡個二天假, 滿心期待的準備好裝備, 打算好好上山玩雪.
週六晚上下了班, 回家稍做整理, 便出發前往塔塔加停車場. 快到上東埔時, 車輛儀表板上突然出現之前沒看過的低溫警訊, 原來此時外頭的氣溫已是零度. 路面結了層薄冰, 還好並不需要加裝雪鏈行駛. 在車上小瞇了一會兒, 等待天亮後整裝出發.
登山口前瞭望南玉山, 紅通通的太陽遲緩緩的準備上工. 前往排雲山莊的路差不多也走過七, 八次了吧, 所以只是將腦袋放空般的走著, 這次登山依舊是獨行. 出發前幾天才收到玉管處通知, 因為有隊伍臨時退出, 所以我得以有山屋住, 不用在冰天雪地的環境下紮營. 過了排雲後, 山徑上開始出現一些硬冰, 但距離只需一個跨步就可邁過, 還不用上冰爪. 過了主南岔, 由於上圓峰的山友較少, 路徑上的積雪愈來愈多. 過了氣象觀測站, 硬冰路段出現, 但積雪不深, 套上簡易冰爪即可順利通行.
基本上周遭的氣溫始終在零度上下, 時而藍天乍現, 時而雲霧圍繞, 不變的是二道鼻水怎麼擦拭也擦不完.
杜鵑上頭開滿了冰花, 潔淨透亮的冰花因為風和太陽的角力墜落地面, 發出叮咚的輕脆聲響.
愈接近稜線積雪愈深, 風勢也愈強. 不過翻過高點, 位於背風面的圓峰山屋周遭已經沒什麼積雪. 雖然如此, 山屋外頭仍是結了層厚厚的冰, 整個山屋就像是個大型冷凍庫一般.
時間剛過正午, 我是今日第一位造訪山屋的人, 放下背包, 煮了熱水, 吃了點東西後, 決定繼續往東小南山走走.
原計劃明天前往南玉山, 但看了一下原本就不清楚的窄小路徑, 在冰雪覆蓋下更顯如夢似幻, 加上過了越稜點後的陡下石壁, 不知是否結冰濕滑? 種種不確定性讓我打消明日行程. 繼續前往南峰, 東小南山, 冰雪愈來愈多, 風勢時強時弱, 我拉起衣領慢慢往上爬, 終於雲清霧散, 看到藍天.
玉山南峰北側的積雪更多, 待會兒要循著稜線走一小段路, 腰繞繞過那片雪白山坡, 到達四岔路口.
東小南山就在支稜的最尾端, 而玉山群峰海拔最低的鹿山, 則在東南支稜更遠的那一頭.
上圖: 左側的小山頂就是東小南山三角點位置. 下圖: 一路下降, 右側尾端的小山丘是鹿山三角點.
上圖: 從東小南山回望玉山南峰. 下圖: 過南峰望玉山主, 東峰.
回到圓峰, 見到今日同住山屋的另外年輕三位山友. 還有完全不怕人, 在山屋裡鬧了整夜的二隻黃鼠狼. 原本應該在山屋門口的溫度計不知去向, 反正就是零下三, 四度到零下六, 七度的差別吧. 山屋人少, 睡的還不錯, 原本期待這波冷氣團來, 會在一覺醒來後見到山屋外頭佈滿整片白雪, 結果除了集水槽的水龍頭凍結外, 一切景色依舊. 剛爬上雲海的冬陽, 為南峰抹上粉妝. 我慢條斯理的煮了水, 吃了早餐, 才收拾好行裏, 準備到北峰拍幾張冰封玉山的照片.
上主峰的路基本上已經無雪, 只有接近主北岔前的鋼籠上結了冰. 過了岔路後一路陡下, 風勢極強, 碎石混雜著硬冰, 讓人幾乎無法站直身體行走, 只能勉強拉著鐵鏈, 半走半滑的踩著小碎步往下走, 嘴裡還不時抱怨這風吹得讓人頭痛.
下到鞍部, 進入樹林, 心情又開始變得雀躍, 在四季如春的亞熱帶台灣, 居然有機會走在蒼綠林間的雪白小徑中, 彷彿就像是童話故事般的場景. 更別說已經遠離刺骨寒風, 偶爾還可以曬到暖暖陽光. 這時候如果有人能遞上一杯香醇咖啡就更完美了. 這二天的行程, 由於沒遇到厚積雪坡面, 所以12爪冰爪和冰斧都派不上用場, 反而是簡易冰爪好行走也好穿脫. 但也可惜玉山積雪太少, 沒見到銀白色的壯麗山容.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