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塊板子的翹度(Rocker)和板尾形狀的不同設計, 對於衝浪運動表現有很大的影響. 充氣式立槳板也可以衝浪, 不過性能表現不如硬板, 加上製作上的困難度高, 所以翹度與板尾形狀的變化, 也就不像硬板那樣豐富.
雖然如此, 不同功能取向的充氣式立槳板, 還是會有不同的翹度和尾形, 了解這些設計目的, 自然能幫助選擇適合自己使用的板子.
所謂翹度, 就是指板首及板尾向上的彎曲度. 從上圖可以了解, 在高低起伏的浪波間划行時, 向上彎的設計可以避免板首"插"入水中. 然而對於只在靜水中活動的使用者來說, 太"翹"的板首反而會增加划行的阻力. 有點像游泳換氣時, 頭抬太高, 身體就會往下壓, 速度會變慢. 至於板尾的翹度高, 則容易在浪波間轉向, 缺點同樣是會增加阻力, 不適合靜水划行.
簡單的說, 翹度愈大的板子, 愈適合玩浪; 翹度較小的板子, 愈適合加速與長距離划行.
至於板尾的形狀, 大多數充氣板不是圓的就是平的, 還有一些是尖的. 硬式衝浪板就有很多種形狀, 而且不同形狀有不同的操縱特性.
平尾(Square, Squash)大概是最常見的設計, 特性是穩定性好, 也容易轉向. 不過充氣板比較厚, 也沒辦法像硬板一樣做出非常"方"的轉角, 反而比像硬板的Rounded Square板形.
尖尾(Pin)是為了衝大浪而設計, 尖而窄的板尾可以讓玩家從大浪壁往下衝時, 不會因為板尾吃水而拖慢速度,
圓尾(Round)的設計, 讓板子有尖尾和平尾的中和表現. 所以多功能板常見這種尾形.
至於那個燕尾形狀(Swallow), 還真的有充氣板廠商生產, 長的圓圓胖胖的燕尾, 在我有生之年應該不可能去衝浪, 自然也沒機會體會這種造形的操縱感了.
HALA這個來自美國科羅拉多的品牌很有意思, 每塊板子都是色彩繽紛, 因為創辦人覺得五顏六色可以讓世界變的更美好. 三年保固的承諾也反應出他們對品質的信心. 他們的板子首尾的翹度都很大, 可能特別適合在激流地型玩.
參考網頁:
https://barefootsurftravel.com/livemore-magazine/understand-surfboards-rocker
http://hosted.verticalresponse.com/235086/6c4116f4ac/441000351/8f0221997c/
https://www.sanded.com.au/pages/surfboard-tails-fin-design
https://www.axiomsurf.com/2018/06/14/what-do-the-different-fin-patterns-do/
https://airkayaks.wordpress.com/2018/01/26/guide-to-choosing-your-2018-hala-gear-inflatable-paddle-board/ <---不同HALA板型的適用項目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