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入秋冬,巒大花楸換上紅妝,將山林點綴繽紛亮麗.位於雪霸國家公園範圍的369山莊,背坡處的巒大花楸林可說是這個時節山友們必訪的景點.
因為是獨行,腳程快一些,我安排了二天時間,第一天從登山口直接上雪北山屋,第二天走聖稜線,由雪山主峰下山回家. 不過第一次申請時,被雪霸國家管理處退件,原因是 "說明:本件2天不合一般登山情況,長行程之危險性,為保障登山安全,予以退件.
不過在我打電話向申辦人員溝通後,入園證還是順利核發下來.其實這個行程並不算長,也沒太大危險性,只不過目前攀登雪山主東峰的行程,已經成為十分大眾化的活動,很多小學生在家長或嚮導的陪同下都已完成.相較之下,感覺比較困難吧.國家公園因為不可能一一了解每位登山者的能力與經驗,所以基於安全考量,審核較為嚴謹,這是件好事.
週六晚上十點下班,回到家整理完就出發.到達武陵農場時凌晨四點.我在車裡休息到五點,整裝完畢,到登山口向志工辦妥入園手續後啟登.到達七卡山莊時,居然遇到這位先生,你們看到是誰了嗎? 早起的帝雉先生在找東西吃.近年來,大多數登山客都十分配合"無痕山林"的精神,加上政府保育復育的努力,所以野生動物的數量漸增,對人類的警戒心也略為降低.近距離接觸野生動物已不是難事.
清晨林中光線昏暗,慢速快門拍下的照片大多模糊,不過我用眼睛慢慢觀看這位先生慢條斯理的跨著步伐,從山屋旁往下橫越石階,再消失於林中,也是清早的一大享受.心想這隻帝雉應該是年輕小伙子,還沒成家,所以獨自一人吧.
快到哭坡前的大草坡,視野寬闊,可以遠眺南湖中央尖,無明等群山.
哭坡下看觀景台.
過了哭坡,巒大花楸的蹤影就愈來愈容易見到.
從東峰叉路往下看,369山莊周圍的葉子都紅了.
今天行程,從黑森林水源路上切凱蘭特崑山,沿稜線到雪北山屋.明日再由聖稜線走到雪山主峰後下山.
黑森林水源路的訪客較少,路徑沒往主峰的山徑那麼明確,但顯得更為寧靜清幽.
走在林中時,天空已開始飄雨,我打著傘,深深呼吸著這裡濕潤又充滿植物芳香的空氣.上山的頻率變得頻繁後,已經不會稍加活動就覺得喘不過氣來,更能享受登山的優閒生活.
離開黑森林開始上切碎石坡的路徑更不清楚,還好,有很多山友前輩留下布條,疊石,或紅色噴漆記號指路.只要不摸黑,沒遇濃霧,慢慢走絕對不會迷路.
碎石坡上頭也佈滿了花花綠綠的植被.橘紅色的主角已不是巒大花楸,而是平時讓人又愛又恨的多刺植物-小蘖和玉山薔薇.
碎石坡不好爬,每走幾步路就會下滑一些距離. 這可不比人生,不進則退,在這裡,就算你一直前進,仍不時會後退些.也許,這更像人生.
從369山莊"之"字坡開始算起的"黑森林水源路"總里程2.5公里,接到稜線上與從雪山主峰開始算起的聖稜線里程相交,所以可以看到二種里程木樁標示.
將山谷點綴的多彩多姿的主角,不僅是小蘖和薔薇,還有這種很有"班尼頓"氣質的可愛小傢伙.
海拔超過3700m的凱蘭特崑山,不過未列入百岳名單中.
稜線上都是低矮的杜鵑和玉山圓柏,也多因為它們的根系牢牢的抓住這裡貧瘠的碎石土壤,不僅豐富了山林視野,更保護水土不留失.
稜線上風強,霧濃,雨點也時大時小,展望不佳,可惜無緣一覽聖稜線的壯闊.
更可惜的是,即使是"防滴塺",有堅固外殼防護的7D相機,最後也不敵這種又濕又冷的氣候,淋雨後當機了.我在有手機訊號的地方,傳了簡訊,也同時打了電話回家,告知已經要到雪北山屋,報平安. 從上稜線到山屋,花了三小時,今日一共走了約12公里路,歷時10小時左右.
進入空盪的山屋, 我立刻脫下濕衣褲,換上乾爽的服裝,煮水準備熱食.每次上山都睡不好,這次還特別背了乳膠枕頭爬山,看看能否睡的更好些
朋友問,上頭那張,壓著鍋蓋的東西是石頭嗎? 不是,那是每次登山都會攜帶的紅豆餅.在公館水源市場一樓購買的紅豆餅,做過測試,放入冷凍庫模擬零度以下的環境,取出後不用加熱也啃的動.這模樣的餅總共有三種口味,紅豆泥,棗泥和芝麻,我自己比較喜歡紅豆口味.
每個餅重約155公克,吃的飽,而且可以保存較長的時間.除了紅豆餅外,蔥油餅也很紮實,可以夾火腿,牛肉片吃.
老闆也喜歡登山,每次提到爬山活動時,他的眼中就會閃著光芒,我想,所有喜愛登山的人,應該都是同樣反應吧.
其他口味的大餅.老闆週日和週一休息,早上八點半過後剛出爐的餅種較齊全,中午過後賣完就休息囉.另外,除了粉狀即溶咖啡外,這種膠囊裝的咖啡味道較香醇,是上山時特別的享受.我不用掛耳沖泡包咖啡,一來麻煩,二來還得把垃圾帶下山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