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震當天晚餐後,跟王大哥在屋外聊天.他看見我穿著一件太平山單車活動送的紀念T恤 (這幾年來,無論參加路跑,單車賽,鐵人賽等,主辦單位送的紀念T恤已放滿一整抽屜,所以平時大多數時間,就是穿著這類T恤) 於是聊起單車一事.王大哥正好大我一輪,生肖也屬羊,不過體能狀況比我好太多,參加比賽經常上台領獎.
回家後我google了一下,才知道王大哥是豐柏單車隊的隊長,而"豐柏"單車隊,又有"瘋狗"之稱,可想而知該隊成員應該都是怪物吧.
第二天清晨,王大哥準備好三杯熱騰騰,現打的南瓜汁讓我們暖暖胃,果然一杯下肚,精神都來,不過也飽了,原本拿出來的麵包就留在路上吃吧. 王大哥和山下的警消單位,以及林務局聯絡後,告知今天我們得步行走下山.整理好行李,將暫時不需要帶下山的物品放進車內,而車子,只好等林道修通後再開回台北了.因為這林道一斷就不知何時才能再上山,王大哥也將小黃狗"黑嘴"的頸圈鬆開,讓它跟我們一起下山.
已經在林務局服務了三十年的王大哥告訴我們,當年的望鄉工作站可是相當熱鬧.住在此的人數多達千人,甚至還設有幼稚園.不過現在因為環保以及社會轉型的原因,榮景不在,通常只有一,二人留駐在工作站. 今天同樣是個晴朗的好天氣.雖然只是短暫的在工作站停留了一晚,但離開時,還真有些依依不捨.
在望鄉居前和王大哥合影留念,之後,四人分別騎上二輛機車下山.15k大坍方之前,機車尚可通行,之後,就得視路況而決定如何通行. Bill問我會不會騎這種機車,老爸我當年考照時,無論機車或汽車都是手/腳排車,當時自動變速的車可是相當罕見啊.
工作站到18k之間,頂多就是這樣規模的落石情況,若以徒手搬移,汽車勉強也能通行.
到了18k處土石鬆軟區, 為了安全起見(機車會打滑),Bill 和媽媽下車快速通過. 大約在16k處,我們遇到另二名昨日上山修路,同樣受困於落石的工程人員.其中一員還因為地震時從挖土機上跳車躲避,而被尖銳的石塊刺傷了腳. 到了15k嚴重坍方處, 果然都是好幾噸重的巨大石塊阻擋了去路.
遠方崩塌的路面,大約在4.5k左右,如此一來,就算山下的救援車輛想上山接駁,也只能卡在那,無法繼續前進了. 我們繼續往前走,原本擔心堆疊在路邊二層樓高的疏伐柳杉,會不會因為地震而滾落路面,還好只是稍微傾斜,不過未來若再次發生地震,或遇豪大雨,情況恐怕就不樂觀了. 負責監工的人正是王大哥.順便了解一下疏伐的目的. 路旁一群豆芫菁,黑紅分明的體色就是在警告旁人它不是好惹的,有毒啊.
到達林班的加水站稍做休息(8k左右?).這時聽說,山下有員警帶著補給品在4.5k左右等我們,大伙以為再走幾公里就可以搭警察車下山了.呵呵,後來才知道林道1k處就大坍方,乖乖認命的走吧.
其實對我和Bill 來說,這林道的路況已是相當不錯了,距離也沒多長,以前爬大霸時走的大鹿林道,南湖走的710林道,畢祿走的820林道,都比這趟路難走,更別說還得背重裝.
不過他媽倒是累了,不時問我們為什麼不會累. 我們邊走邊聊,王大哥告訴我們一些他的登山故事,以及帶團到大陸騎單車,或者在台環島的經驗,十分有趣....或者是說,有聽到一些不為人知的內幕消息 XD. 走著走著,王大哥說要採一些山蘇讓我們帶回去打牙祭,就一頭鑽進樹叢裡了. 就在這時,我們遇到前來救援的二名來自不同派出所的所長. 所長親切的問我們要不要吃粽子? 要不要喝水? 我開玩笑的說,還好Bill 平時對於登山新聞也十分注意,沒回答說"不要吃粽子,要吃漢堡"
(前陣子發生的山難新聞,媒體報導,被救援下山的成員中,有孩子拒絕警消人員提供的粽子,說想吃漢堡,結果飽受輿論批評.不過當事者澄清,說是誤會一場,孩子當時是說,吃飽了,不用吃粽子,而非要吃漢堡,不要吃粽子) 除了崩塌的落石外,一些路段的地基也發生塌陷掏空問題,道路龜裂.
下徹隊伍一行人,從原本從離開工作站的4人,到15k後的6人,到5k後的8人,愈接近林道入口,人數愈多,後來又加入了望鄉工作站的站長,前站長,以及三立新聞的記者等人. Bill 接受記者訪問時,很淡定的回答沒受到地震的驚嚇,也不覺得累. 我們繼續往前,爬過最後一段坍塌土石堆,終於走出了飽受地震摧殘的林道.
搭上林務局大哥的車輛,他送我們一家三人到水里的客運站搭車到台中,再從台中搭車回台北.傍晚平安回到家.同樣的,是以吃牛排大餐做為每次登山後的慶功宴.
經歷這次地震事件,很慶幸的是一家人平安無事,同時受到許多人的援助.特別要感謝王源芳王大哥,他熱心,沈穩,有條有理的處理態度,讓我們如同渡假,健行般的渡過這次災變.也要謝謝不斷來電關心的員警,以及帶著食物,飲水前來捕給的二位所長.林務局的二位站長,謝謝您們大家.
當然,在經歷這次災變,我也要思考,如果沒有以上人員的協助,我有沒有辦法平安脫困? 照顧好家人或同行的伙伴?
面對登山這種置身於美麗又可怕的大自然中的活動,保持崇敬謙虛的心是必要的.除了良好的體能狀態外,經驗累積,以及行前準備工作一點也不可馬虎.有人說,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,意外總發生在意料之外.面對突如其來的衝擊事故,事前再繁瑣的準備工作都不嫌多.
關於攜帶裝備,每個人的經驗,體能,目的不同,所以沒有絕對的標準.但重要的是,裝備要能應付該應付的了的狀況.通訊,定位,保暖,能量補給缺一不可.合法完成登山申請程序,確保留守人員完全掌握登山狀況,以便在萬一發生不幸時,警消等救援單位能在第一時間提供援助.當然,最重要的還是自我要求與訓練.所有愛好山野活動的人,沒有人希望動用到社會資源,也不希望讓親友擔心.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