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5.JPG

D1: 4:30池有山登山口- 09:00品田山 - 11:00池有山 - 14:00桃山山屋
D2: 05:00桃山山屋 - 桃山 - 07:00喀拉業山 - 08:30桃山山屋 - 11:00桃山登山口

01.JPG週六晚上十點下班,回家稍做整理後出發,凌晨二點抵武陵農場,在車內休息,三點半整裝出發.
已經下了好幾天雨,接下來的二天,氣象預報也有80%的降雨機率,所以此行已做好雨中行進的心裡準備.  
02.JPG清晨無雨,但是霧濃.到達三叉營地約六點,天早就亮了.為了把握好天氣上品田山,所以過了池有山石瀑區繼續前進.
優美的鐵杉林.

03.JPG

04.JPG

05.JPG

06.JPG累積了不少雨水的新達池,池中倒影在陣陣迷霧中顯得格外夢幻.

07.JPG

08.JPG過了新達山屋後是一片緩升的箭竹草原,本來打算在山屋下重裝,但因為在山屋前看到一隊登山隊在燒垃圾,當下指責該員不當行為,擔心留下背包會遭不測,所以還是繼續重裝前進.

09.JPG

10.JPG

11.JPG09:00登上品田山,四週全是濃霧,什麼都看不見.近來登山的三角點照好像都是如此.但沒遇雨已是萬幸.12.JPG  

13.JPG下山時霧散了些,回望品田前峰,看著剛才拉繩陡降的路,待會兒要再爬回去.路雖然徒,但踩點易找,且有拉繩輔助,謹慎通過就可.14.JPG這個季節,高山杜鵑盛開,為陽剛的山容添增幾許溫柔風情.

15.JPG

16.JPG前方的山頭是池有山,隱身雲霧中的是桃山山屋和桃山.回到新達山屋時,霧散了,陽光露臉.

17.JPG

18.JPG再往前走,來時什麼都看不見的大霸山群也現身.由叉路口往北走抵大霸尖山,就是"秀霸路線"19.JPG 20.JPG到了石瀑區,往上走抵池有山.聖稜線在藍天白雲這塊畫布上展開.21.JPG

22.JPG

由三叉路口前往桃山.武陵四秀已經走過,但池有山到桃山這段路還沒走過,這也是今日主要探訪的路線.23.JPG遠方的小白建築物就是今天休憩的桃山山屋,後頭那座山頂是桃山,距離山屋200m.24.JPG

縱走四秀,路況較差的地方應該就是池有到桃山這段路吧,除了許多地方要拉繩攀登外,布條少,部份路徑也不清楚,如果光線較暗或下雨起霧的天氣,走這段路一定得更加留神.25.JPG

26.JPG上圖路段,距離池有叉路口1.4k到1.5k的山腰處要小心,路跡有些不明確,附近又沒綁布條,下次再走這段路,我會記得帶些布條做些記號.

27.JPG接近午後二點,抵達桃山山屋.28.JPG這個時間點還真有些尷尬,如果不走喀拉業,直接下山完成一日三秀,那睡袋等物豈不就白背了.如果繼續前往喀拉業,直接把四秀走完,以當下的體力來看,回到山屋肯定要七,八點以後,過於逞強也不安全.
不過才二點鐘而已,山屋空無一人,要睡覺也睡不著,最後決定煮杯咖啡,坐在外頭的木椅上啃著乾糧,舒舒服服的曬曬太陽.享受一個人的優閒.

傍晚時,厚厚的雲層在山頭翻騰,不知晚一點時會不會下雨.結果一夜平靜,倒是身體雖然疲累,認床的我還是輾轉反側,直到凌晨才漸漸入睡.手機鬧鐘訂在四點鐘,五點離開山屋時天已微亮.雲層略厚,但幾顆亮星仍然可見,今天的天氣應該也不錯.

外頭的溫度計刻度停留在一度,猜想昨晚的最低溫也許有零度.
29.JPG

離開桃山三角點後就是一路徒下,短短不到200m的路就下降了70公尺.下到最低點後進入鐵杉冷杉的混合林,一路下下上上.過了詩崙山後再出箭竹草原,喀拉業山就是遠方那座山頭.30.JPG往北看,雪北,品田一直到大霸東霸的聖稜線清楚可見.這段路的景色很不錯,有人形容喀拉業是座鳥山,還真錯怪它了.31.JPG

32.JPG

七點左右抵三角點.雲偶爾散開,露出寶藍色的天空.33.JPG

34.JPG

回程時,陽光透過薄霧照在聖稜線上,充滿詩意般的浪漫.35.JPG

36.JPG  37.JPG

38.JPG

離開樹林,陡上這坡就返抵桃山山頂.39.JPG

回到山屋約為08:30,再煮了熱水,啃了紅豆大餅,整理好行李後告別山屋.40.JPG

41.JPG  42.JPG

43.JPG

44.JPG雪山主峰和北稜角,左方的小白建築物是369山莊.

45.JPG

這不知是冷杉的雄花還果實,也太可愛了.46.JPG

這陣子除了高山杜鵑外,花期更長的馬醉木小鈴兒似的花朵也盛開著.不過別看它可愛,可是全株有毒,看看就好.47.JPG

登桃山的步道重新整理過(上一次來距今一年多了吧),變得更為平坦好走.48.JPG

49.JPG

海拔略降,路旁的二葉松林雄花盛開,十分熱鬧.50.JPG

大約在十一點多回到桃山登山口,結束了這一天半晴朗無雨,不冷不熱,十分充實的四秀行.

 

 

去年曾經有山友看了我的部落格,詢問了輕裝登四秀的行程,後來也開了團,引起不少山友的關心和討論.
登山這種事跟個人的體能,健康狀況,經驗,天氣,路況等變數都有很大關聯,不變的是絕對不要高估自己和低估大自然.

以下是這次登山所攜裝備,因為住山屋,再加上刻意輕量化,所以沒帶帳篷或外帳等物(往常即使單日單攻行程,我也會帶外帳和營釘),以汽車遮陽鋁箔替代睡墊.食物部份儘量以乾糧取代需以爐火料理的食材,剩下的都是我認為非帶不可的物品,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考.

51.JPG裝備由上而下,由左而右分別為
睡袋,羽絨外套
二件式雨衣褲,附蓋鈦鍋,小罐瓦斯罐,打火機,輕量化背包(35公升),水袋(2公升),保溫瓶
二顆三號充電電池,三顆四號充電電吔,頭燈,爐頭
行動糧,即溶咖啡,過濾吸管,外纏3M膠布的油性簽字筆,衛星電話,GPS,鋁箔遮陽墊,毛帽,備用襪子.
不包含在照片中的有六個大餅,相機,手機等物.全部重量約10kg

arrow
arrow

    gi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